不得不说,脱发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。三大门户网站联合默沙东公司,调查了万名网友发现,60%的男性在25岁之前就出现脱发现象,而在30岁前出现脱发的比例达84%。而女性也未能幸免,超过一半的女性在65岁左右斑秃。
脱发,实打实地成为一种现代病。全球范围内,我们每年要花三十五亿美元在治疗秃头上,这比马其顿全国预算都多,重金求购防脱秘方,成为当代生活一大奇观。
在秃顶这件事上,中国人还算是幸运的。根据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的数据,脱发在白人身上最为频繁,30岁前就有30%秃了,过了70岁,80%都难以幸免。黑人次之,黄种人情况最好。
2011年 国际旅游评论网站(Trip Advisor)的“世界秃顶地图”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结论。调查中,世界上有32.13%的人正在脱发,欧洲“大获全胜”--几乎把前十名占光了:西班牙(42.60%)、(41.24%)、法国(39.24%)和英国(39.23%)进了“前五强”;紧跟着是意大利、波兰、荷兰和俄罗斯。相比之下,亚洲一个能打的也没有,一直到第十四名才出现著名秃头国度日本,中国紧随其后,名列第十五。
数据可能有局限,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,不分人种,不分国度,世界各地都在秃。无数人试图从纬度、地理、饮食等等方面解决秃头之谜。任他们抓破头皮兜了一大圈,最终都不得不承认导致脱发的原因千千万万,但从根本上看,脱发这件事,可以说是从生下来那天就决定好了的。
《Nature》发表的研究,与雄激素性脱发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--一个是 来自母亲X染色体上的AR基因,另一个就是父母都有的20号染色体短臂上的 脱发基因,后者就是传说中 使秃顶几率上升七倍的 大杀器,传男不传女。
这是一次对男性生发幻想的性打击。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,所以X染色体上的任何遗传信息都会呈显性,“爸爸秃完、儿子秃”几乎是命中注定发生的现实。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,更有可能从父母一方遗传到不致秃顶的基因,能够侥幸逃过一劫。
例如 世界著名秃头家庭英国王室。秃头的命运从女王决定与菲利普亲王共度一生后开始 了:大儿子查尔斯王子,秃了;二子安德鲁王子,秃了;三子爱德华,秃了。秃头的命运不放过每一个“王的男人”,查尔斯王子的大儿子 威廉,秃了;二子 哈里,秃了。就连现在的世界第一萌娃--乔治小王子,年 仅四岁,也有了让人忧心忡忡的发际线。
到底是什么基因是如何操控我们头发的?其实基因只是设定了规则,和卵巢分泌的雄激素睾酮才是秃顶的元凶。
简单 来 说,睾酮 是一种决定 你够不够man 的雄激素。科学界普遍的结论是,人体分泌的 睾酮,在5a还原酶的作用下,变成 二氢睾酮(DHT)。这个5a还原酶好死不死地多存在我们的皮肤表层,脱发男孩头顶、前额和发旋部位的毛囊最脆弱,最终就在DHT 的下,慢慢缩小,越变越细。等 到长毛发的出口都关闭了,那就意味着,你 秃了。
在青春期,男 生 的睾酮水平会开始上升。尽管这意味着从男孩到男人的重要转变,但往往也代表着秃顶的命运开始拉开大幕。
对于自带 脱发基因的 男孩子来说,他们 头顶的毛囊 尤其喜欢 欢迎二氢睾酮(DHT)的光临,也就更容易受到DHT的影响。也因此,无数 二十岁的 男孩 子 陷入了被秃头支配的恐惧里,“我会秃头么!”的发问蔓延在 他们的 朋友圈 里。
更的是,虽然睾酮在在字面上看是一种“雄”激素,但,不信抬头看,秃头饶过谁--女性也难以幸免。
女性 并不是不分泌睾酮,只是量要少得多,分泌的雌激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睾酮。不过,在更年期之后,雌激素分泌减少,睾酮依然不减。到了五十岁,女性要承受的除了更年期的焦躁不安,可能还要做好秀发一片片掉落的心理准备。
除了上文提及的影响最普遍的两种,不少原因也会让你秃。比如,找工作要朝九晚五税后一万五险一金最好户口,会秃的,因为幻想过度压力太大;比如,临近考研手捧肖秀荣各种主义一盏孤灯到天明,会秃的,因为长期焦虑缺乏睡眠;再比如,为了潮流被Tony使用三无产品染发烫发,会秃的,因为化学物质头皮……
当今在脱发治疗市场上占据主导的无非三种,花样繁多的生发产品,奇奇怪怪的中草药,以及看似一劳永逸的植发。
先来看占据各大商场货架的生发产品。比如“Duang”的一下给头发加特技的霸王,最常用的就是以“固发”、“防掉发”偷换“治疗脱发”的 概念,吸引消费者购买,所谓乌黑浓密的效果多半还是特技的功劳。
撇开这类混淆视听 的产品不谈,单看唯二的两种获得临床验证、国际医疗界认可的有效药物--外用药米诺地尔、口服药非那雄胺,关于它们实际疗效和副作用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人们偶然发现它能促进毛发增长,便开始用来治秃顶。但2015年的一次药物疗效报告公开了,米诺地尔仅对小部分人群有效,并且具有依赖性。也就是说,药不能停。
另外一种口服药物非那雄胺,在药效上确实比米诺地尔强。非那雄胺上市之后,研究数据众多,以日本人的研究来看,连续用药12个月,脱发情况未加重的达到58%。
然而,非那雄胺的致命副作用在于,药物靶点是雄性激素。也就是说,它会持续男性的雄激素水平。再直白一点,用多了非那雄胺会导致与性功能相关的一系列问题,包括性冷淡、勃起障碍、乳腺发育等等。
虽说依据日本临床数据,在不过量使用的情况下,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几率低于3%。但非那雄胺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实在是太戳中男性内心的痛点,令人瑟瑟发抖。
在副作用、使用群体范围、药理学认证的重重争议之后,我们必须承认这两种药物作用都很有限,并不适用于毛囊已经病变的头。也就是说,如果已经谢顶,趁早放弃吃药。
至于四处流传的,多以各类中药而成,其中最著名、最频繁出现的就是何首乌。但用何首乌,很有可能头发没长出来,先因为肝衰竭进医院。
解放军第81医院肝病研究所的医生记录了2004到2008年间的40位病人,其中80%的人是用何首乌来治疗脱发或者白发的,仅有2例是大剂量服用,其它都是常规剂量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早在2014年7月的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》里就公示了: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。
因为何首乌的果实长得像小娃娃,唐朝《日化子本草》就开始掰扯它能“令人有子”;到后来,又演化出了 补肾和抗衰 两个功能:“长筋益精,长肤,延年”,进而 沟通气血,促进头发生长。
的是,“补肾生发”本身就是另一个。头发的生长的确需要毛细血管的营养,不过造血靠骨髓,运输靠血浆,营养从小肠来,到了处理废物才轮到肾脏出马。这是最为简单的生物学常识,若是真把肾脏和造血连在一起,岂不是人体运行倒着走了?
既然自己的头皮指望不上了,许多人又转而借助外部的力量--植发!作为一种立竿见影的医学手段,成为了脱发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目前最主流的植发手术要达成正常的发量,至少需要移植4000毛囊,这一精细的体力劳动至少需要持续9-10小时。不仅医生的技术稳定性难以,病人的耐心也往往殆尽。
当然,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费用和效果。自体皮肤移植的成功率是89%,附属噐官的成活率在40%-70%。也就是说植发手术后可能有30%以上的头发不能成活。比如英格兰足球的代表人物鲁尼,在2011年花费15000英镑做了第一次植发手术后,因为效果不佳,在两年后 不得不再次躺在手术台上9个小时,从“头”来过。
成活率之外,植发高昂的费用也令人望而却步。一次植发最少45000元,而植发手术一般都要进行两到三次。用买辆车的钱换一头不一定浓密的秀发,普通人都难免犹豫吧。
依据英国约会应用tinder调查,头发茂密的男性比脱发的男性在约会匹配率上高出了75%,秃头的男人似乎在性吸引力上差了一大截。不过换一个思看,目前世界上秃头的男人这么多,在30岁之前,正是万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的时候,60%的男人就已经有脱发的倾向。
不仅如此,秃头这件事不分民族,不分国家,遍地开花,还男性为主。要是秃头如此糟糕,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,为什么还没有抹掉这个的错误?
按照心理学家Frank Muscarella的猜想,一般在自然界中,当雄性有了雌性不具备的东西,就意味着这种特质充当了一种信号。若是把秃头作为一种“性二态”特征,就像是雄孔雀在求偶时亮出的五彩羽毛,秃头这件事,说不定可以为对于异性特殊的吸引力,甚至随着秃头人数的逐渐上升,成为另一种新的时尚。
在2004年,他进行了一项特殊的实验,给101个男性和女性心理学的学生展示了六位处在“已经秃了”、“快要秃了”阶段的男士照片,让他们进行打分。实验结果还是给秃头男士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虽然说在生理吸引力上确实得分低于头发茂密的男性,不过他们一致被认为是更有智慧的、有影响力的、知识渊博的、受过良好教育的、社会地位高的--这些都被认为是社会成熟的特质。
换言之,秃头可能进化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标签,代表着成熟的男士,与那些青春期毛小子区分开来,说不定会形成一种新的吸引力。从历史上看,被认为充满智慧的哲学家、、老师确实不少 都以秃头形象示人,而教的僧侣,更是故意把自己的头型修整成了地中海型秃头的模样。
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演艺界那些著名的秃头艺人。著名表演艺术家葛优先生,锃光瓦亮的光头成了标志性的荧幕形象,《让子弹飞》里硬戴套,还让观众朋友们产生了陌生感。著名歌唱艺术家陈奕迅先生,高出天际的发际线和泡面头,反而让众粉丝把对于外貌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歌唱本身,“唱到八十岁也爱你”……
要是继续这样下去,说不定秃头男士真能获得更多异性青睐、更多社会资源,遗传更多基因,也就意味着产生更多的秃头下一代,终有一天,秃头强,则世界强。
从秃头对异性的吸引力上看,上述的推断可能还只是一种心理安慰,但从健康的角度,秃头可能真的让你能多活几年。匈牙利教授Peter Kabai指出,早在上万年前,脱发就帮助欧洲高纬度男性接受了更多的紫外线辐射了。而紫外线辐射中的维生素D,正 是 预防前列腺癌的重要因素。研究显示,30岁前脱发的男性,在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上比头发茂密的低了近45%。
关了一扇门,倒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小窗,既然秃头已经是无可改变的命中注定,不如放飞,抛弃那些五花八门的生发用品,做个健康智慧的脱发男孩。
13. 岂红娇, 王友信, 赵俊英,等. 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析[C]. 京津冀地区皮肤性病学术年会. 2011.
推荐: